自从林墨答应来八路军办报后。
江涛又走访了周边几个村落,陆续招揽了几位识字的青年。
有曾经在县城印刷厂当过学徒的周紫明,擅长绘画的林大荷,当然还包括李慕兰了。
一支小小的办报队伍,初具雏形。
林墨开始带领大家四处寻找“原料”
。
纸张、油墨在根据地内是稀缺的材料,市场面上也无法购买,只能从现实的材料中提取。
他们翻山越岭,走访了十几个村庄。
收集老百姓家中废弃的账本、旧书,甚至连糊窗户的纸张都不放过。
他们四处收集树皮、麻头、破布等原料。
按照古法造纸的流程,浸泡、蒸煮、舂捣、抄纸……经过无数次的尝试,终于造出了第一批粗糙却能用的纸张。
油墨的问题更棘手。
江涛发动群众,收集锅底灰、桐油等材料,与周明反复试验调配比例。
一次次失败,一次次重来。
刺鼻的气味熏得人睁不开眼,可他们从未放弃。
江涛当时跟林墨打了包票:“先把一期报纸办出来,后面纸张、油墨会有的。”
江涛心里也有了打算。
等后面打下个县城来,还不得要什么有什么了?
虽然有系统,可这系统送什么东西,谁也说不准。
江涛决定把报纸取名为《烽火报》,寓意在战火中传递希望的火种。
报纸内容,林墨也有了全盘的打算。
深入一线,采访抗战英雄,记录打鬼子的各种胜仗。
绘制生动的抗日宣传画,让老百姓知道八路军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。
揭露鬼子在各处的暴行,激发青年参军打鬼子的热情。
创刊号,一定要用震撼的内容做头条。
最近,忻口战场上空不时有鬼子的飞机支援地面部队。
对华夏的军队造成巨大的伤亡。
只要华夏军队在战场上稍微占有一点的优势,鬼子的飞机就会很快出现在战场上。
江涛分析,鬼子的飞机能够那么快到达战场。
说明这附近必定有鬼子的机场。
一定得想办法鬼子的机场给端掉。
“李云龙,有任务给你了!”
江涛把李云龙叫到了跟前。
https://www.cwzww.com 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