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浪小说

子浪小说>银汉迢迢暗度英文 > 第55部分(第2页)

第55部分(第2页)

这回我们走,大哥二哥和田园他们将我们送上了山。整东西的时候,大哥还是将我的手机塞了进来:“我每年都会往你卡里充值,哥希望隔一二年就能听到你打来的电话。”我到底还是抱着他哭了。

春日正好,我叫紫依带了福儿将被褥都拿出来去晒了,自己却在屋里收拾行装。

我要出门了,我要去旅行。

这是辛追在我回云阳前就答应我的,回到云阳,他决不限制我的自由,我想逛街就逛街,我想访友便访友,我想聚会便聚会。至于旅行,每年出远门一至二趟,他陪我去。看起来出门的次数是少了一些,但是这也没办法,在这里要坐个马车出行,到南郡不太赶的话,路上得二十多天,要去岭南,只怕是要一个月。当然,骑马要快一点,但骑马,到底是要累一些。

我也曾想象以前那样骑车出行,但那两辆折叠车虽说是变速的,但比起以前俺的那辆“劳斯来斯”来,实在是不方便,再加上现在的衣服,我要是骑了车出去就太惊世骇俗了。

实际上,辛追允诺的自由,也不能真正做到。倒不是他出尔反尔,实在是形势使然。云阳民风也算开放,女子上个街,访个友也算不得什么,但如果象以前那样天天出门抛头露面,也难免有人要说闲话,何况我现在还担任着靖北王妃这么重要职务呢,辛追虽说从来不说我什么,但我好歹也得给领导存点颜面不是?所以也得收敛着,呆着实在烦闷了再出去溜一圈。好在,辛追也会想着花样让我跟着他出去。

辛追自打回来后便一直留在京城了,战争结束,他就做回了他的靖北王,不是啥元帅了,但东北的虎符乃在他手中。

除了上朝,他的精力慢慢地转到无刃门的事务上来了。他带我出去附近走走,还是去年秋天开始的事。

前年六月我跟着他回了云阳,已有了身孕,是我临走前两天才测出来的,三十几天而已。开始我还担心穿越对胎儿不好,但辛追对隐龙镯很有信心,说我们的孩子,会很好的。不过回到云阳后,他那小心翼翼地样子让我都觉得多余。除了要去见公公婆婆,皇帝舅舅外,他都不怎么让我出门,一出门就卓青惊墨紫依翠儿四大天王全跟着。我说他们是庙里的四大天王,惊墨倒好,说:“可不,四大天王就得围着您这佛祖。”

去年春天,我生下了纬儿,我本以为会是个女孩,又是个小子,倒是辛追和瑞瑞,将那小小人儿宝贝得让我都嫉妒。做完月子,养好身子,春光当然又是过去了。本来说好是秋天出远门一趟的,可纬儿才半岁,我舍不得给他断奶,又没走成。拖拖,就拖到了今年春天。

这回,我们要去的是西南与西北交界处的无刃山,这是我第一次随辛追回他的大本营。

辛追这两年在军事上的心淡了一些,倒是潜心于无刃门的拓展。他控制着发展的节奏,使得门下的分支既细密又强壮。无刃门在江湖依旧是个神秘的组织,因为不同的传说,它的声望在江湖上日渐隆盛。

我的四年本科也不算是白学吧。当初开玩笑让辛追在云阳帮我办一张报纸,报纸是没办成,但辛追却让我管无刃门的情报,在各地开了一些茶楼酒肆客栈青楼,探听各类八卦,隔一天便将其分类整理,分出轻重缓急。

情报么,当然是拿来卖的。不过辛追有严令,涉及国家机密的,除了赤晴、我和他三人,别人都不能掌握。

其实我也不想掌握那啥国家机密,要知道那是一件多么烦人的事,找个树洞吐嘈恐怕都不行。所以后来,我分类好了以后,将有关官方的那一块分析研究整理的重任都交给了赤晴。而我呢,就象个狗仔队总管似的管着商家民间的一些细枝末节。无刃门底下的人也真能干,比我学了四年的传播的人还能挖新闻呢,就是某乡绅房内密语有人想要的话,也能挖出来卖。

开那些个茶楼酒肆客栈青楼,自然是倚仗了方家的势力的。

方家对我的恩情真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,其实这也是当初让我下决心回到云阳的原因之一吧。因为辛追跟我说,自从二年前他们穿回来抱回了瑞瑞,方家就在那里殷殷地盼着我回归,虽然他们早就知道了我不是他们家的方沐野。我想起方家父母的慈爱,兄长的呵护,他们何尝不是我在云阳的亲人呢?

我不在的两年,方沐风和方沐云每年总要几次来京城看望瑞瑞,吃的穿的玩的,只要峥儿(方家大哥的儿子)有的,他们必送一份到靖北王府,明知瑞瑞并不缺少这些。瑞瑞初到云阳时的牛奶也是他们解决的,为此从未涉及牧业的方家设了一个牧场。没想到瑞瑞喝牛奶,倒也让京城的一些王公贵族争相效仿,让自家的小少爷们喝上了牛奶,这倒又为方家开了一条财路。瑞瑞无意中在云阳引领潮流了一把。

我回来的那一日,山上,等着的是靖北山府的众人,而山下,方府众人全都集聚于别庄,包括我那方家的父母,大哥二哥大嫂峥儿以及从没见过面的二嫂。

当我下山时,看到晚霞为等在别庄门口的众人镶上了一条暗红的边,让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温暖。那份温暖让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来。当方夫人喊我“野儿”时,我扑进了她的怀里,我想妈妈,在这个时空,我终于又有了一个疼爱我的妈妈。

五岁的峥儿在他们要求叫我“姑姑”时有些害羞,是啊,我上次看到他时,他在襁褓,才刚满月,而今已是垂髫小儿了。才刚从惊墨怀中醒来的瑞瑞,看到峥儿高兴地喊着“峥儿哥哥”跳下地来,峥儿脸上的笑容便一下子绽放开来,想来瑞瑞和峥儿这两年也是熟悉的。

从我回京城到生下纬儿,方家大哥和二哥始终有一人是留在京城的。我好歹也学过一年的工商管理,有时也帮管管铺子,提供点晨江的商业模式,也是在那时,我有想法开个小茶馆,可供谈生意的那种。我只是出出主意,大哥一手操持。茶馆生意还挺不错的,大概是因了方家的名头,那些富商很捧场。后来我因身子不方便,辛追便偶尔来看一下帐,结果便觉得此处收集情报甚佳,便跟我商量安插人进去。我就想反正茶馆算是我的,何不就招无刃门的人呢?

无刃门以前并非专做情报的,这一块也只不过是每个堂口派了人混迹于市井,有线索才登门入室。还真不如象我这样等消息上门来得轻松。慢慢地,随着我的连锁店的开张,这样的情报网也张得越来越开。

岁月静好(二)

西去无刃山,晅城是必然要经过的。我们要在晅城停留几日,归一堂在那里,辛追自然有一些事要办。而我,则想去探访一下程大哥。

自去年我生玮儿前他来靖北王府坐镇外,他就没来过京城,只是偶有手书,告知他的近况而已。二月末玮儿周岁,他也没有来。但我知道他留在了晅城,比照着晨江的模式,建了所医馆,一半行医,一半是在做研究。他的医馆设有专门的手术间和病房,也招徕了一些名医,培养了一批医女作护士。他终于打破了云阳医馆独家独姓,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。他这一段大约是很忙的了。

辛追有事出去了,我在归一堂也呆不住,叫管家备了车,便抱了纬儿,牵着瑞瑞,带着福儿,往城东程夷非的康业堂去了。康业堂的位置已近东门,当年,他曾在此处给灾民看病,而今就买下了原来一位财主的院子改成了这座医馆。

康业堂的正门是收冶病患的地方,我并没有走那边,而是问了人寻到了后门处。敲了好久的门才有人开,竟是一位妙龄女子,长相颇秀丽,只是看上去有些高傲。看见我,颇为不耐地说:“看诊请走正门。”

我答道:“我不看病,我寻人。”

她两道烟眉一拢:“找人?找什么人?”

我心里有些叹息:哎,程大哥怎?

https://www.cwzww.com https://www.du8.org https://www.shuhuangxs.com www.baquge.cc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